【安心。】
雨停了,晴天娃娃笑了。
心定了,突然間一切都不那麼難了。
風來了,手拉手開心地跳舞跟擁抱。
我懂了,我聽到那樣的聲音了。
八點多起床,天已透亮。
這天,我們在西藏的生活圈終於跨離北京東路,步行前往不過才十分鐘路程遠的大昭寺。短短的距離,已經讓整整兩天困於高山症煎熬的我們,終於淺淺品嚐到在西藏旅行的滋味。
(雖然陽光燦爛,但真的冷到需要披個毛毯啊)
佛列德不知道打哪兒聽來的建議,跟我們說出門不用穿太多。結果每個人都只穿短袖薄衣,邊走路邊冷的打哆嗦。
「連當地人都穿長袖,竟然有人建議我們穿短袖!」我邊走邊冷得哀嚎。
後來慢慢觀察才知道,佛列德根本不太怕冷,他超適合跟著北極熊去住在極地。
「這下子你萬一冷到生病,就可以住院去陪那個傢伙啦!」企鵝似乎對於天氣冷這件事情很高興。
「什麼叫”那個傢伙”?沒禮貌!你才是”那個傢伙”…」生氣了,我討厭它這種置身事外,一點同情心都沒有的語氣。
「唉啊!我都窩在你的包包裡,只聽到有一堆人嗡嗡嗡嗡地講話,哪裡知道誰是誰啊?」它討饒。
「真是一點人情味都沒有。」我抱怨。
「人情味?你也知道我是企鵝啊!人情味是啥?…說企情味也許還差不多囉!」
「哼!」我發現,這傢伙很善於狡辯。
「你才走一小段就喘,會不會太誇張啊?」他又揶揄我。
「這是海拔三千六的高原耶!比合歡山還高兩百公尺…」不過,真的連走在平平坦坦的馬路上都會張口喘氣,有點太誇張了。
拉薩的天氣是這樣的,一天相當於四季,如果你夠「幸運」,也許還會在同一天內遇到雨季。所以早上要穿絨衣、外套、背心,然後近中午的時候一件一件脫下來,然後到傍晚的時候再一件一件穿回去。
拉薩市區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以文化宮為中心的新城區,當地人稱「西郊」;一個是以大昭寺為中心的舊城區,一般背包旅客都集中在舊城區,於是造就了旅遊書上必寫的八朗學、吉日、雪域、亞賓館、東措(青年旅館)等著名的自助旅行者集散地。
舊城區最熱鬧的商店街都集中在大昭寺與八角街周邊。這裡的房子很有特色,多是西藏式木石構造的白色屋樓,約兩層樓高,每棟房屋的門窗都掛有紅、黃、藍等色彩鮮麗的帷簾,有的窗檯上面還放有花盆。後來窩在拉薩等待出發的時光裡,我喜歡在舊城區裡繞來繞去,常能在不同的小巷裡巧遇美好的風景。
(八角街)
布达拉是宫殿,大昭寺是庙宇,色拉寺则是学院
~by 摩卡《情斷西藏》
在西藏,大昭寺有"萬寺之首"之稱。
因為達賴喇嘛五世選定這裡作為每年舉行一次「傳昭大會」的地點,所以叫做大昭寺。
大昭寺最早建於西元七世紀中期,據說當時的拉薩所在位置原是一片叫做「吉雪臥塘」的沼澤地,中央有一座湖泊。由於藏王棄宗弄贊剛剛敕平內亂,正等待著要計畫統一大業,然後發現這裡有紅山與藥王山巍然對峙,地形險要,於是就把王都遷移到「吉雪臥塘」,並把中央湖泊遵照五行相承相剋的道理,以白山羊背負土石將湖泊填平,建造佛寺。
(大昭寺內的轉經輪)
因為藏語中的「山羊」叫做「惹」,「土」叫做「薩」,
所以大昭寺最初名為「惹薩」。
大昭寺的名字,是西藏的原初,
也是現在「拉薩」地名的由來。
我們站在廣場,第一次體驗到高原太陽的炫目。
上午的大昭寺有點逆光,站在寺前怎麼擺pose怎麼拍都是黑嚜嚜的剪影。
我把企鵝從包包裡拿出來,也讓它見見西藏的源頭。
「為什麼這些人要全身匍匐在地上?跟我們那些被冷風吹倒的企鵝同類一樣。」企鵝問。
「這就是五體投地吧!表示全心全意,很隆重的意思。…你們同類被吹倒應該是太瘦了吧!去去去,這差可多了!」越來越習慣跟這隻企鵝鬥嘴。
看到數十人在大昭寺前跪拜祈禱的景象,又敬佩又震撼。
西藏的神明似乎也很眷顧我們,正當我們搞不清楚前後門時,一個熱心的藏族老爺爺主動領著我們往前,穿過偌長的藏族隊伍,優先把我們帶進大昭寺中。他一路帶著我們導覽,透過他精闢的介紹,讓我們對西藏的歷史、宗教與壁畫都更有瞭解,遠比自己走馬看花有感受多了。
再次印證,風景會因「人」而有更多不同的故事。
(大昭寺眺望拉薩市區)
「那些蠟燭是什麼意思?」企鵝弩著嘴,問寺院入口處,高高點著的那幾個白色蠟燭。
「喔!今天有六個。」老爺爺回答。
「六個什麼?」小芳問。
我則睜大眼睛狐疑地看著老爺爺,很懷疑他是否聽得到企鵝說話?
老爺爺看著我笑,似乎為了讓我解除疑慮,回答:「六個天葬的。」
目前在西藏,天葬大多都不開放給觀光客參觀。
原來,每日天葬的數字都公布在寺前了。
我們沒有去到旁邊的辯經院。
據說順著旁邊的山坡略爬一段,有佛塔和刻工精美的瑪尼堆,從側門進去不遠便是喇嘛辯經的庭院。
沒看到,有點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