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影像自救會」提供照片)


因為白天時間一直都採訪不到「影像自救會」,讓我很擔心錯過了這個團隊的精彩報導,好不容易終於在交件前一天約好時間,晚上七點登門拜訪。一踏進「影像自救會」位於興糖國小二樓的宿舍,就被半個教室大小的空間竟然塞滿八台電腦的陣仗給嚇到。由於成員多達十人,房間根本不夠睡,據說半夜拍攝完畢後,有些成員必須克難地睡在車上。


「影像自救會」的團員以成軍四年的表演創作團體「鐵支路邊創作體」為基礎,是一群對電影、對影像、對創作充滿理想的年輕人。「鐵支路邊創作體」的成員分佈從北到南,對表演極為熱誠,創團初衷是希望能藉由藝術創作為自己從小長大的土地發聲,作品曾在誠品、電影圖書館等多處演出。

翻開「影像自救會」成員簡介,長達六頁A4紙都寫不完的獲獎與工作經歷,成員背景含括特效、攝影、動畫、媒體藝術等各領域,在在顯示這個隊伍絕對有備而來,而且來勢洶洶。這群向來獨立創作而各有專長的成員,難得有機會匯聚整合大家的力量,希望能真正「玩」出一部好作品。



『為什麼要取名叫”影像自救會”啊?』我問。

『當然是為了救台灣電影囉!』帶著白色邊框眼鏡的導演&剪接陳俊宇認真地看著螢幕也認真地回答。

在本次影展的參賽隊伍中,「影像自救會」拍攝的《11區》是一部結合真人演出與電腦特效的科幻電影,特效比重很高,別具特色。因為拍攝條件的需求,本隊的作息很特殊,他們完全利用夜間進行棚內拍攝,然後用白天的時間補眠或進行後製,幾乎是不眠不休的趕工。前三天拼命趕著拍攝進度,一拍完就送後製,然後用剩下來的三天完成所有剪接與後製工作。特效監製嚴振欽說:『導演說只能給我三天!三天要把高雄市燒掉,還要有沙漠、雪花跟細胞!』在有限的支援下,這組團隊確實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11區》的故事內容敘述人類研發出一種保護電腦的防毒系統,但這個系統卻判讀人類是病毒製造源,結果系統為了徹底清除病源,摧毀所有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並大量屠殺人類。

男主角小士與博士躲在避難所裡,每天避開殺人衛星的掃瞄冒著生命危險採集物質,希望研究出能夠適應環境的植物。不同區的成員彼此用廣播系統每天交流訊息,某天廣播緊急放送,11區的小組行跡敗露,博士的家人也被殺死,令他瀕臨崩潰而失去活下去的動力。最後,孑然一身的主角選擇用另一種讓系統停止運作的方式……。


整部短片呈現灰色調,表現出末日世界與主角們心中的孤寂。

特效是本組強項,成果果然非常驚人!無論是一開場的「細胞→病毒」,燃燒的高雄市,主角們採集土壤時飄落的晶瑩雪花,都具有專業水準。我採訪時稍微看到幾個畫面,興奮地到處宣傳:『這次影展有科幻片耶!很酷喔!一定要來看~』

劇組人員卻告訴我,因為時間跟音效還沒有到位,他們最多只給自己打75分。


以世界末日為主題的電影很多,有天外飛來石頭的「世界末日」、「慧星撞地球」、「行星驚爆」,有外星人入侵的「ID4」、「世界大戰」、「星艦戰將」,有氣候劇變的「明天過後」,有病毒肆虐的「28天毀滅倒數」、「惡靈古堡」與最近的「我是傳奇」。

因此,《11區》的最大難題,反倒是在要如何用十分鐘說一個大故事。



身為觀眾,我覺得對白可以稍微再多些,例如博士在研究或紀錄土壤時,可以多說用對話方式述說研究內容,或者補述造成地球環境變化的原因,以增加觀眾對於故事的瞭解。

在絕望的色調與絕望的故事當中,有兩個場景讓我感動莫名:一個是男主角跟小黑狗玩耍的場面(可惜後來…),一個是最後植物發芽的畫面。如果沒有這兩個畫面,《11區》所呈現的感覺將會更為冰冷悲觀。


(由黃銘正導演頒發「最佳視覺技術獎」)

訪問「影像自救會」時,他們覺得「克難」兩個字最能形容本次參賽心得。勘景時,他們必須把形同廢墟的屋舍清掃乾淨,以創造舒適的拍攝環境。然後好不容易把櫃子跟布幕都放置好,拍攝完畢之後又要一一歸還歸位,非常辛苦。


第一次這樣合作,他們覺得這種限地的團隊工作形式很好玩,再多困難與挑戰也都能一一克服。雖然沒有如願拿到金甘蔗首獎,但本隊不負眾望地抱回三項大獎,分別是首次頒發的「最佳視覺技術獎」、陳俊宇的「最佳剪接獎」與馮皓的「最佳男配角獎」。

「影像自救會」果然「玩」出好名堂!


期待他們更多更好的作品。



(「影像自救會」據說靠著”蜆精”撐過無數個熬夜趕工的夜晚,他們很慎重地感謝台糖的員工協助並包容他們夜間進行拍攝。)





監製&美術馬毓廷的部落格

「鐵支路邊」影音站

「鐵支路邊」訪問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光.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