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趁著難得長達一個月寒假,我前往南美的智利和阿根廷旅行。

 

以前從來沒有認真想過也沒有好好研究過這兩個國家,因為種種機緣巧合,莫名其妙就出發了。

 

飛機的進出都在智利的首都聖地牙哥,行程接近2/3在智利,因此對這個在南美政經狀況都堪稱資優生的國家有了不錯的印象。

 

回到台灣沒多久,榮獲2012坎城影展導演雙週單元最佳影片,並代表智利角逐2013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NO》上映了。高雄電影館為了紀念228,特別將本片納入NO! 我抗議--真相與勇氣的華麗冒險影展,讓高雄人早一步可以看到這部探討智利政局變遷的非典型革命影片。

 

 


獲知消息之後,我迫不及待前去電影館看生命裡第一部(希望不要是最後一部)智利電影,既為了紀念剛結束的旅程,也為了這島嶼沸沸湯湯大大小小的抗議行動。

 

智利和南美洲多數國家一樣,都經歷過數百年殖民統治,脫離殖民政權之後,又陷入左派政權的控制。皮諾契將軍於1973年發動政變推翻左派政府,使智利進入軍人專政時期。

 

我在智利首都聖地牙哥時,路過他們總統府「莫內達宮」(Palacio de La Moneda)好幾次。Moneda就是西班牙文的「錢」,這裡最早是國家製造貨幣的地方,1846年變成智利的總統府。皮諾契將軍發動政變時,當時總統以此建築做為最後的抵抗堡壘,最終在宮殿內舉槍自盡。經過數十載,當時的血腥跟彈孔早已不留痕跡。

 

 

皮諾契統治的17年期間,既創造了智利的經濟奇蹟,使智利成為拉美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也使人民陷入高壓統治,許多人被迫害致死或如行蹤不明,上萬人流亡海外。後來因為國際壓力,皮諾契政權在1988年被迫舉行公投,智利人民必須透過公民投票表達「YES」或「NO」的心聲,決定國家未來8年是否仍要受皮諾契政權的統治。

 

這部電影兼具史實紀錄片段,又有仿真的創意發想,讓觀眾透過故事敘述瞭解反對派「NO」方如何在皮契諾的嚴格監控媒體資源的狀況嚇,運用影像和音樂的巧思,逐步撼動緘默已久的大眾。

 

觀眾的視野會跟著年輕的廣告創意人瑞內(René Saavedra)的腳步,看到年輕的世代是用什麼眼光來看待「改變」這件事?當眾多政黨代表期待藉此機會抒發多年壓抑,打算揭開傷口訴諸悲情時,瑞內卻堅持力排眾議,採用舞蹈、音樂、流行、色彩和希望感的元素,讓這每天僅有的15分鐘「NO」昂首走出獨裁與控制的氛圍,讓人民對改變的期望油然而生,讓另一方陣腳大亂,可以說是策略上的大勝。

 

另一方面,導演對人性的描寫細膩又不矯情:下了班的廣告創意人也會疲累孤單寂寞,廣告公司老闆腳踏兩條船以媚俗求生,追求改革的卻走不出保守的悲情風格,連街頭抗議遊行的場景也細膩刻劃出反對派急切但又缺乏勝利的信心。

 

 

這樣混搭而矛盾的風格,其實頗符合智利的社會現貌。

 

1988年公投之後,皮諾契和平轉交政權,智利開始實施總統制,並且規定總統任期四年,不得連選連任(要選就下一輪再來),目前左右派都有擔任總統的紀錄,可見這一次說「NO」的公投經驗應該對智利人民有相當的影響,他們選過非天主教信仰的女性總統,也願意把票投給右派的富賈。

 

最後,由衷地推薦這部影片給期待改革或是正在走革命路現的朋友。

 

它告訴我們,機會需要自己爭取和珍惜。

 

如果想要改變,你必須站出來,你的發聲可以給更多人力量,你的行動可能改變你愛的人、你的鄰居、你的後代和你自己的命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光.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